漁電共生會汙染養殖環境? 不!養殖專家告訴你實情

January 17,2023
news-pic01
二○二五年全國太陽光電裝置量將達到二十GW(百萬瓩),其中魚塭被賦予約四GW的裝置目標,需要將近八千公頃土地,目前漁業署已在日照率較高的彰雲嘉南高屏地區,陸續劃出能做漁電共生的空間。

面對各界對魚塭裝設太陽能設施的疑慮,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(以下簡稱水試所)所長陳君如坦言:「我個人感受,漁電共生對養殖業只有好處」。當初綠電研究計畫尚未執行時,水試所就已經在發想太陽能板能否幫助養殖漁業,除了文蛤必須靠光合作用以外,「大部分魚類甚至可以在室內、無光的環境下養殖」。
 

破解漁電共生的疑慮

太陽能板是否造成魚塭汙染?是否有毒?臺鹽綠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坤煌強調:「清洗一定用清水」,太陽能板製成的主要材料是矽,並沒有毒性,且太陽能板出廠時都需檢附模組無毒物溶出證明,以確保不會對環境及場域造成汙染。
太陽能板遮蔽是否影響養殖魚獲量?根據二○一九年底,水試所發表試驗成果顯示,無論是浮動型或立柱型光電設施,在太陽能板遮蔽率不超過四十%的情況下,均可達到法規規定的七十%產能,陳君如說:「我們更希望能夠達到一百%的生產,甚至利用太陽能板的好處,讓生產高於一百%」。
 

養蝦賣電雙重收入 台灣新經濟藍海市場

台灣地狹人稠,利用面積廣大的養殖魚塭發展漁電共生,能一地多用、創造多元發展。結合養殖漁業與綠能發電的新形態經濟模式,將為人口老化的養殖漁業進行產業升級。
前成功大學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黃三宜(現宸洋生技創辦人)出生於養殖世家,原為台積電工程師,約五年前決心轉戰養殖業。他認為透過綠能資金的投入,除業者與地主得利外,還可以轉換成較不易受天災影響的環境來穩定生產優質無毒水產品,藉此解決綠電需求及食安危機,並讓農地一地多用。

資料來源:今日周刊 2020-11-06
TOP